我国北方横亘着8大沙漠,分布在新疆、内蒙、甘肃、陕西、宁夏、河北、辽宁七省区境内,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。并且,由于生态环境恶化,沙漠面积还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,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北部彻底脱贫致富造成很大障碍。由于土地不断沙化,加上北方大风刮起,沙尘暴不断袭击我国。20世纪60年代有8次特大沙尘暴袭击我国,70年代有13次,90年代发生了23次,沙尘暴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。今年以来,我国共遭受12次沙尘暴袭击,仅以北京为例,每年大风平均向北京输送沙粒约百万吨,加剧了北京周围沙漠化进程。目前沙漠已经入侵到燕山腹地丰宁县的潮白河上游地区,距离北京怀柔县只有18公里。
为此,西安交通大学霍有光教授在《策解中国水问题》一书中提出了“东水西调,彻底改造北方沙漠”的设想方案。
霍有光提出的“东水西调”是调渤海水,由东向西调至北方各大沙漠。渤海呈“C”字型深深嵌入我国北方大陆,距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极近,而且渤海有黄河、海河、滦河、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,故含盐浓度较低,甚至比沙漠中某些咸水湖的矿化度还要低。它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是大自然赐给我国北方得天独厚的水利之源。
东水西调工程,主要采用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方法来输水。管道提扬就是分级将渤海水提扬到大约1200米左右的高程,然后把提扬上来的海水输入混凝土衬护的渠道,沿最佳线路自流至各大沙漠。这里,关键的工程是把海水提扬1200米左右的高程。提扬工程需要有强大电力。据估算,如果每年从渤海调水300亿立方米,需装机930余万千瓦。所需电力从哪里来?霍有光认为,可通过开发黄河上游的梯级水电工程来解决,即用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。这一点,我国科学技术是能够胜任的。
渠道自流,要连结8大沙漠共需修渠道1000多公里,这一工程在我国也是不难实现的。实际上我国已完成了多项远距离管道输送石油、天然气的大型工程,这种科学技术可直接转化为远距离调水工程,“东水西调”工程只不过是“西气东输”工程的“逆向工程”,与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保持平行关系,既不需要开凿超高隧道,也不需要建筑超高大坝,所以我国完全具备了西调渤海水的科学技术能力。
海水通过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进入各大沙漠,然后在沙漠中选择适当地形建立“人造海”。我国北方沙漠基底均为中生代岩石组成,沙丘和流沙覆盖其上。不难想像,沙漠基底是由基岩构成的一个大岩盆,随着地形起伏,大岩盆中还有许多小岩盆,这是建立人造海很好的储水地质构造。
沙漠中建立若干“人造海”,人造海扩大了沙区的湿地面积,使流动沙丘逐渐变为固定沙丘,人们依托人造海可广植碱生、沙生植物,改良草场,选育抗重碱、耐海水吃嗜盐、泌盐的优良植物品种,改造沙漠,发展农业、牧畜业。同时海水大量蒸发,使云气资源增加,提高空气湿度,促成降水,既有利于植被,还可防止沙尘暴,减少空气沙尘污染。
由于沙漠中光照足,温度高,风力强,有极高的蒸发能力,在沙漠中建立若干人造海,我们可利用海水建设海水天然蒸发——循环系统,发展盐化工业,同时可得到重要副产品——宝贵淡水,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用。同时利用人造海,我们还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,运用高科技选育海洋动物、海洋植物的优良品种,将其移植于人造海中,并带动加工工业发展。
在沙漠中建立人造海有没有可行性?可以说,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就是最好的参照。
柴达木盆地有25万平方公里荒漠,盆地底部有20多个盐湖,湖泊周缘形成沼泽地和潮湿地,滋润了盐生灌木、芦苇、赖草等耐旱植物,养育了野骆驼、野驴、野牦牛、黄羊、青羊等10余种哺乳动物,提供了743万公顷草场,成为青海有名的纯牧区。可见,生命之水哪怕是湖泊咸水,也能为沙漠盆地带来无限生机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,青海湖东部有风沙堆积区、沙滩和沙丘群,在盆地半干旱沙地上,生长着柽柳、梭梭、沙拐枣、麻黄等植物群。湖中岛屿每年栖息10余万只鸟类,是我国内陆少有的候鸟栖息地。可见,青海湖对于青海湖盆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它为盆地与周边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。
不难想象,在北方沙漠中建立人造海,就像众多的咸水湖泊对于柴达木盆地、青海湖对于青海湖盆地一样,将为彻底改造北方沙漠环境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我国北方共有8大沙漠,建立沙漠人造海可由东向西逐步推进,边施工边受益。当沙漠出现绿洲,沙丘逐渐被固定,沙漠日益缩小,气候日益变得湿润,并逐渐与沙漠周边气候相类似,此时便可停止调水。所以,东水西调工程必然是一个大幅调水——逐渐减少调水——最终停止调水的过程。东水西调工程虽然有巨大投资,但毕竟投资有限,回报却是无比丰厚。
《策解中国水问题》霍有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